四月初八,耕牛節,也是清塘壯族鄉人民傳統的盛大節日,每年這一天,縣城境內的壯族人就會放下手頭的工作,邀上幾個親朋好友,不約而同的趕回家鄉過節。
這一天,壯鄉人民家家戶戶都要鳴鞭炮、殺牲禽、磨豆腐、“煮烏米飯”吃,像過年一樣熱鬧。親朋好友前來祝賀,家家賓朋滿座,各家各戶都以客人多為榮。四月初八吃烏米飯,傳說是為了紀念壯族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婦人,她為了壯家人民的生存,與官府做斗爭,被關進了大牢。子孫送去的飯都被牢卒吞食,人們只好將米樹葉搗爛與糯米混在一起,煮成烏黑的米飯送去,牢卒一看,以為是污濁之物,破例沒有吞食,從此,老婦人得以活命。四月初八這天,經過壯族人民的斗爭,老婦人獲得釋放,人人爭做“烏米飯”吃,慶祝勝利。后人為了紀念先人,“吃烏米飯”這個傳統便留傳了下來。
這一天,也是勤勞的壯族婦女最忙碌的一天。她們一大早便起床來,準備節日的盛餐。最重要的當然是煮烏米飯了,所需原料都必須是新鮮的,從山上采摘來新鮮的烏樹葉,在石臼里搗碎榨出汁,與洗凈糯米混在一起浸泡,汁水越濃、浸泡時間越長,糯米入色越深,煮出的烏米飯顏色越黑。入鍋煮的時候再放入老鼠豆,煮的方法和平時做糯米飯差不多,也可以放在蒸蘢上蒸,這樣做出來的飯,飯粒更晶瑩,更誘人,吃一口,滿嘴清香宜人。
在物質潰乏的年代,每年的四月初八,是春夏之交,也是農作物青黃不接,口糧稀缺的時候,吃烏米飯幫廣大貧苦農民渡過了難關。時過境遷,如今,在黨的惠民政策,特別是少數民族優惠政策的恩澤下,廣大壯族人民走上致富的道路,物質越來越豐富,民族風味小吃更是層出不窮。甄子飯、五色蛋、立夏飯、紅薯絲粑粑都是獨具特色壯鄉風味小吃,燉狗肉、火鍋羊肉更是揚名縣城內外,成為壯鄉人民招待遠方貴客的招牌菜。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唐力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