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三日,天氣晴好,由縣攝影家協會組織的影協會員和廣大攝影愛好者,懷著對革命先輩的無限敬仰,來到了鷓鴣塘村進行掃墓和采風活動。首先,來到江華同志的墓地前先默哀一分鐘,并深深地三鞠躬。接著,進行各自進行祭祀活動。然后,大家一同來到江華同志故居,傾聽了江華同志的生平事跡及故居建設情況。
隨后,來到了民風淳厚、古村院落集中又保存完好的井頭灣村。我們走過一座古樸的石拱橋,沿著一條潺潺的小河,便來到了一座座古磚、青瓦建成的村落前。這個村都是蔣姓,據說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走進蔣氏大宗祠,就能看到一幅紅底黃字的“”的大橫匾懸掛在正堂上,整個宗祠一般由上中下三進堂和左右兩廂房組成的古民居。整座房屋分為正房、廂房、下房,在正房與廂房、廂房與下房之間各有一個天井。正房是家中長輩住的,廂房是家庭成員或客人住的,而下房是長工和打雜人員住的。左右都建有走廊房屋天井結構呈“回”字型,四周及中間用青石板鋪成。屋頂及外檐采用斗拱支撐,樑楫枋上,花紋雕飾精美生動,有松竹梅蘭,有游龍戲珠,還有喜鵲和祥云等圖案;房門窗欞上更是精致典雅,或松鶴長壽,或仙桃壽果,或麒麟游宮,或龍鳳戲珠,或鯉魚跳龍門……,無不神形兼備,栩栩如生;無不驚嘆古人高超的雕刻技藝!而屋頂正中直線與曲線的巧妙結合,形成了向上微翹的飛檐。這不僅擴大了屋內的彩光面,而且還增添了古堂屋輕盈飛快的美感。
走出蔣氏大宗祠,沿著一級級的青石板路,來到井邊小溪。看到穿著典型的“梧州人”服飾的女人們正在洗菜、洗衣、嬉戲……。我們走著、看著……,大伙相機的快門一直都在“咔嚓”“咔嚓”地按個不停……。
而時間不知不覺已過中午了,若不是緊催著要去吃中午飯,大伙還真舍不得走呢!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謝俊義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