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迎春花就在千里大瑤山蓬蓬勃勃地開放了。
發現這一景象時,還是昨日清晨。晨練時我不經意地靠近了水泥路邊的土坎,忽然覺得一抹養眼的嫩黃映入眼簾,于是湊近細看,幾朵指甲般大小的小花正在迎風開放,六瓣的花冠組成一只只微型的小喇叭,一簇簇點綴在碧綠的枝條上,如翠玉鑲金,在微風的吹拂下一點一點地顫動,好像在召喚著更多的春天的信息。我抬頭向上望去,好家伙,似乎在一夜之間,迎春花就漫山遍野地綻放了。
宋人趙師俠在《清平樂》中是這樣描述迎春花的:
“纖秾嬌小,也解爭春早。占領中央顏色好,裝點枝枝新巧。
東皇初到江城,殷勤先去迎春。乞與黃金腰帶,壓持紅紫紛紛。”
迎春花在《群芳譜》中又叫金腰帶。傳說西施用美人計助越王勾踐滅掉吳國后,與早已傾心相愛的越國大夫范蠡退隱江湖。一日,這對神仙美眷踏青太湖之畔,恰逢迎春花蓬勃盛開,金燦燦的花朵綴滿四棱形的長枝,范蠡隨手折一枝纏圍在西施的纖細腰枝上,惹得美人欣喜若狂地贊嘆:“多美的一條金腰帶啊。”從此,這金腰帶就成了迎春花的別稱了。
若論雍容華貴,迎春花也許比不得牡丹一類的名花,但是談到傲雪斗寒,迎春花卻是不輸于梅花的。有宋朝名相韓锜的詩為證:
“履闌纖弱綠條長,帶雪沖寒折嫩黃。”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也在《玩迎春花贈楊郎中》中贊道:
“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
恁君與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
他在《代迎春花招劉郎中》中又道:
“幸與松筠相近栽,不隨桃李一時開。
杏園豈敢妨君去,未有花時且看來。”
遺憾的是,無論是國色天香的牡丹,還是“百卉前頭第一芳”的梅花,都離我們瀟湘之源、南嶺北麓有些遙遠,因為這不是它們的產地,更不是它們的故鄉。但迎春花就不同了,放眼瑤山,無論高坡丘崗,也無論田間地頭,到處都有她娉婷裊娜的倩影,更有她傲寒凌霜的英姿。她和漫山遍野的映山紅、苦菜公,伴隨我們這革命老區走過那艱難困苦的歲月,也如同我們的金腰帶、黃金褸,點綴著山民們新時代斑斕繽紛的美好生活,她還將是我們的黃地毯、水粉畫,為我們的綠色瑤山、生態瑤山鋪就明艷燦爛的錦繡云程。
怒放吧,迎春花!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于春林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