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家廂橋是一種極普通的橋,又是一種極不平凡的橋!
瑤家廂橋是用來拉運深山峽谷木材的極簡單、普通的簡易木橋,它的建筑材料就是用杉樹、柞木棍和竹篾或鐵絲、馬丁就能架設好,但它又是極不平凡的橋,它承載著瑤家從深山峽谷運送木材的重任,它是瑤族同胞勤勞智慧、匠心獨運和不屈不撓精神的展示!
瑤山腹地,山深谷長,陡峭險峻,不臨近河邊,即使在交通發達的現在,仍有不通公路和板車道的死角,這些深山峽谷的木材,瑤族同胞就架設這種簡易的廂橋來拉運木材,將木材拉運到大河邊、公路旁。然后再用放排、或用汽車將木材運往祖國的四面八方。
瑤家廂橋的架設是很有技巧的,瑤家廂橋的建筑手對何處用長樹撐,何處用短樹撐,只要依山勢目測一眼,就能胸有成竹,斷料長短,十分準確。他們是對數學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最佳把握者和實踐者,他們用三根杉木支撐的三角架十分的牢固,將五、六十公分寬,扎緊的杉樹平放在三角支架上,能承載幾百公斤甚至上千公斤的重量,承載人們在上面拉運木材,不垮、不塌、不疲軟。
瑤家建廂橋是依山形而建,就山勢而筑,逢山過山,逢水過水,依山形的變化而變化,隨山勢的起伏而起伏,依溪澗的彎曲而彎曲,平鋪推進,勢不可擋,連綿不斷,一直延伸到大河邊、公路旁。它是那么平穩,它是那么牢固,仿佛溶進了勤勞智慧瑤族人民心血和汗水的廂橋,那一根根杉木撐樹橫、豎、斜,縱橫交錯的立在峭壁上,澗溪旁,峽谷中,宛如鋼筋鐵骨支撐起兩排50——60公分寬平鋪的杉樹廂橋,它牢固地矗立在瑤山深山峽谷之中。
兩排平鋪的杉木架設好后,還要在兩排杉樹上,每隔4、5米架設一根柞木棍,用竹蔑或鐵絲扎緊固定,以便在拉運木材時,不至于將木材掉下廂橋底和深山峽谷。峽谷中、溪澗旁、吊腳樓下,矗立一小小廂橋,既有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的風光,又有嶺南瑤山“廂橋溪水吊樓人家”的獨特景致。瑤家獨特濃郁的風韻在這瑤山深處彌漫、演示。
架設好了廂橋,接下來就拉開了拉運木材的序幕。只見瑤民汗水淋淋習慣性的赤胸弓腰用杠桿抬著系著一根根杉樹往外拉運,他們拉運木材很喜歡喊號子,這鼓勁的號子一起,瑤民宛若來了神力,在廂橋上如履平地,借助慣性拉著杉樹健步如飛。瑤族兄弟拉運木材的手和弓步前行的腿青筋突起,手、腿肌肉高高隆起,他們不是靠練健美操隆起了肌肉,而是在艱苦的勞動中,歲月的磨礪里,強健了體魄,隆起了肌腱肉。他們的肌肉堪稱是原生態的肌肉,他們身上的肌腱肉強健有力,蘊含著瑤家篳路籃縷、披荊斬棘、開啟山林之大美。
古往今來,瑤家廂橋承載著運送木材的重任,多少瑤家漢子拉運木材的號子在廂橋上揮灑,多少婉轉的瑤歌在廂橋上飄蕩,多少歲月的行板在這里唱響。起起伏伏,跌跌蕩蕩,雄渾浩大。
瑤家廂橋是短暫的橋,它是隨一山木材拉運完畢而結束其一身。它是在被拉運完木材后,從山谷里一段一段地撤掉,并將這架橋的杉木也一根一根拉運到大河邊或公路旁,等待運往神州大地。但它又是一座永恒的橋,它是連接山里與山外的紐帶,它是承載瑤家希望之一的橋,它是融進了瑤族同胞心血和汗水的橋,它是展示瑤族同胞勤勞智慧和不屈不撓精神的橋。
瑤家廂橋是一座矗立在我心中永恒的橋!
來源:江華新聞網
作者:賈躍平
編輯:redcloud